我手寫我心
生有時,死有時; 哭有時,笑有時; 尋找有時,失落有時;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

  images (1)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點小習慣or 小怪僻,無傷大雅但就像安撫自己心靈的儀式,

日日陪伴自己心安的度過每一天。

有些人是泡澡、有些人是搽指甲油,有些人是照顧花草...

 

而我,則是睡前看書。

 

這習慣,怕是從小在母親身邊耳濡目染學來的。

小時候,家裡書房有一個大書櫃,客廳、臥房到處都有書,排得整整齊齊。

母親的臥房,床靠牆的位置有著高出床墊的床頭櫃,上面有一長串空間可以擺燈擺書,

床兩邊各有兩層抽屜的櫃子,可以在櫃子裡放滿各種家居寶貝的那種。

 

印象中,櫃頭隨時置放著兩三本書,小時候跟媽媽一起睡的那段期間,母親總是在睡前點亮床頭櫃的小檯燈,看著她買來或租來的小說。印象最深刻的作家像金庸的武俠小說、亦舒、還有倪匡,我媽超喜歡衛斯理系列的,記得後來她甚至買了金庸和衛斯理的全套小說,其他的我沒啥印象,整整齊齊按照編號排在玻璃書櫃裡面。

 

母親把枕頭立起來靠著床頭櫃,背斜斜靠著枕,放鬆地享受著書籍,我總是很好奇的倚在媽媽身邊,看著檯燈鵝黃燈光映照在母親髮間與臉龐,頰邊蘊著微微的光暈,一邊聞著租來書特有的舊紙氣味,一邊問著母親: 

「媽,妳為什麼還不睡?」

 

「因為媽媽想要看看書阿。」

 

「喔......亦舒是誰?」

 

「亦舒是一個香港的作家,很有名的。」

 

「小說裡寫些什麼?」

 

「就是...一些生活中發生的故事,她的看法,她同時也是倪匡的妹妹喔。」

 

「真的!! 倪匡,就是寫外星人的那個人嗎?」

 

「對阿,妳都知道。」媽媽摸摸我的頭。

 

「那...他妹妹也寫外星人嗎?」

 

「不,他妹妹不寫外星人。」

 

「為什麼?」

 

「因為...沒那麼多外星人好寫吧。」

 

小時候我也好喜歡看倪匡的小說,雖然後來發現他每個難解的謎底都是外星人居多,但,還是很喜歡他說故事的創意和精彩奇趣的情節。

然後,「一萬個為什麼」的心情被滿足之後,我就在這種靜謐的氣氛和微黃的燈光下,恍惚入睡。

現在回想起來,大抵是我與母親少數的溫暖親密好時光。

 

長大以後,我發現自己也在每個住過的地方,無論房間大小,都一定預留空間搭起排排書櫃,塞進各類型的書: 不同國家作者類型小說、教科書、英語辭典,企管行銷、古文觀止,連食譜都有。買書成為一種嗜好,我會在確定喜歡某作者的寫作風格後,就豪氣的買下一系列該作者的創作。

 

某一天我發現,櫃上某一排擺滿亦舒的小說。

而且不知從何時開始,我晚上只要不看書就睡不著覺。臥房床邊一定要有可以擺書和放檯燈的地方。

 

潛移默化真是件可怕的事,可不?

 

 

其實有人說,睡前看書不是好習慣。

整個人歪歪的躺著,又讓腦袋一直接受資訊,不僅脊椎會歪,大腦可能會因受到太多刺激而睡不著。

的確是,後來我發現,當看到引人入勝或口味稍重的書,我會愈看愈起勁,不知不覺就把一本書整個看完,完事後心情激盪,回味再三,更加睡不著覺。

 

現在我坐在這裡寫部落格,其實也就是因為剛剛又看完一本,直懊惱自己該挑個"輕" 一點像吉本芭娜娜之類的小說,比較助眠阿......

 

人有時候做的事情,擁有的習慣,其實亦可能是潛意識中受誰的影響而產生,神不知鬼不覺 (其實神也知鬼也覺就自己不知不覺吧)。

而這許許多多的不自覺,支配著自己的情緒、思考,更有甚者牽引著自己的人生,通往某個神秘的方向。

剎那間領悟,腦袋響起「阿!哈!」二字,帶著某些溫馨回憶的習慣,就讓它陪伴著自己吧。

 

至於那些壞的、不忍想起的回憶所帶來的習性,也只能等到頓悟時,再充滿勇氣的拋開吧。

 

 

 

 

 

 

 

 

 

 

 

 

 

 

 

 

 

 

 

 

 

 

 

 

 

文章標籤

辛巴克蝴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images  

 

生活,有很多事物可以讓一個人不開心,但是,只要有一件小小的感動,就可以療癒一切的不開心。

 

近年來,生命遇到了很多處急轉彎,轉彎的幅度過大,讓我每每摔慘在十字路口轉角處。

每到兩條路口分岔,看著兩條路名都有點熟悉,好像對又好像不對,等到心一橫選了其中一條衝進去,才發現 : 「SHIT! 轉錯方向了!!」

 

總是自以為很懂目的地方向的我,因為路癡、因為車子開太快又不看路,總是在十字路口轉錯彎。

於是,開始氣起身旁的人不提醒,開始抱怨路不平、車子太多、風景太差...。太多事可以抱怨了,太多事可以不開心了,但卻忘了,每每選擇的道路,所下的決定,其實是自己。

 

常常聽到勵志書上鼓勵人生要勇於追求自己夢想,要勇闖天下,要不後悔,但他們沒有告訴我們的是,如果知道自己要什麼,但卻老是跌跌撞撞、或怎麼走都好像看不到盡頭時,該怎麼辦?

人的大腦運作真的很奇怪,明明知道的錯誤,就是很難避免重蹈覆轍;就像明明知道不該愛的人,卻總是離不開,或離開了總是遇到第二個他、第三個他...;就像明明努力又上進又漂亮的女生,做足了一切符合社會價值的溫良恭儉讓角色,身邊那個他,不出現就是怎樣都不出現。

 

有時候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努力都做盡了結果還是不理想比較慘,還是一路只求安穩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就是這樣無風無浪也無聊的過一生比較糟? 

 

生活之中,太多比較、太多競爭,熟識的親友亦無例外。

常常,都是自己熟悉的人才會讓自己傷很重,常常,隨著年齡增長以為經歷過了就比較不怕痛,誰知道每次被割一刀還是痛得要死。

 

但昨天,一對認識不久的夫妻朋友,為了我們家有人生日,特地送了蛋糕登門拜訪,還附送一張私底下請其他夥伴寫成一張大大生日卡,看著那張生日卡裏頭,手工的貼紙亮粉的,又是要到處請人寫幾句祝福的心意,忽然之間,心中被一種溫暖的善意大大充滿了。

我們,其實為別人做得不多,但仍然有人不計成本的願為他人付出。

 

或許,在生命走到轉折處時,好像失去的所有,其實是在磨練我們珍惜、或體會別人為我們點燃的溫暖。

因為,當人生順遂,站在浪頭上時,任何人對自己好,也都容易被忽略,而這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善意,並無法成就我們變得更好,不是嗎?

 

 

文章標籤

辛巴克蝴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下載  

昨天在教會,聽到彩虹愛家協會的姊妹來分享和宣揚協會的理念,以及,招募更多志工。

這已經是第二次我聽到彩虹協會的事蹟了。每一次聽到他們分享數據和訊息,你會驚訝於這世上只被要求成績,卻從來沒有被照顧到心靈,或甚至極度被忽視的、覺得自己活在世上沒有意義的孩子,是這麼的多。

 

大人總是以為,讀小學的孩子能有多少情緒? 對世界、對自己的人生能有多少看法?乖乖讀書就對了。

 

這真是大錯特錯。

 

孩子年紀雖小,他們與生俱來的心思是很敏銳的,他們只是不會或無法表達,不代表不知道人與人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有人問起這群孩子們的夢想,他們總是能很快地說出自己希望為這個世界做什麼,或成為更好的人、或想要完成自己的夢想...小小的臉龐閃耀著希望。雖然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人長大了,一次又一次被現實的折磨、主流價值的催逼、親友對懷抱「夢想」之人的不友善,會逐漸失去赤子之心,自己也開始成為對夢想和單純善良嗤之以鼻的人,但是,當看到或聽到孩子未被汙染殆盡的純真和希望,心中總是湧出許多許多開心、辛酸、不捨之感。

 

而當孩子們被問到自己的優點,許多許多孩子都答不出來,甚至還有人想半天,回答「很會讀書、考試」,這個社會如此要求孩子讀書考試學歷,但孩子心中的苦卻總是沒人有空聽,更有不少家長認為高學歷好工作= 成功人生,但成功,常常不見得會帶來快樂的 ,更不會跟好品格畫上等號,不是嗎?

 

每每聽到電視新聞用很驚訝婉惜的語氣說:  "某某台大高材生"竟然殺人/ 傷人/ 自殺等等,真是令人訝異云云,高學歷怎麼會做出這種事之類,我不禁要想,這社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會讀書什麼時候跟好品格有相關了? 那不會、不喜歡念書的孩子怎麼辦呢? 全都"檢角"是嗎?

 

或許,自己的童年,也走得曲折迂迴,所以對於家庭破碎、心靈受傷的孩子特別有感覺,每每聽到孩子受苦或被錯誤的對待總是覺得很難受。因為我深深知道,有些孩子若童年受了傷,也許他得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對付那些傷口,若成功,也已花了大把的代價,若不成功,從此就沉淪至黑暗中。更多的人,永遠起起伏伏,不知道何時才能靠岸。

 

 

孩子的未來,應該是給他們正確的翅膀翱翔,而不是花大半生處理大人遺留給他們的沉重負擔,不是嗎?

 

有時候,孩子需要的,只是不帶批判,真心的陪伴,如此而已。

 

 

 

 

文章標籤

辛巴克蝴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AG1211  

<<攝於 花蓮兆豐>>

 

人活在世上的時間愈久,與社會和人際的關係就會愈顯得千絲萬縷。

結了婚、有了孩子之後,需要考慮的面向更多,人,不知不覺的被更多社會角色、期許所綑綁。

 

責任感和完美主義,認真說來都不是什麼壞的特質,這些質素帶著我們更加進步,更認真的生活,相對的,也期盼更多的掌聲。

但有時候,責任感強,往往把別人的擔子也當作自己的責任;完美主義,看不慣他人的懶散,也不能容許自己犯錯。

承擔的份量超過自己能承受,但又無法放手的,或許,也是一種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這樣的人,往往也就愈活愈辛苦。

 

有時候,明明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清風、花香及鳥鳴,但卻被內在的負擔蒙蔽,看出去的世界也就橅湖不清,這樣的活,不可惜嗎?

人生很短,每一分一秒該怎麼過,最終還是取決於自己。

 

或許有人需要為別人而活才能得到價值感,我並不否認,為別人活,是一種大愛。

前提是,自己心甘情願,且隨時自在。

 

我想,「自由自在」,其實是超高級的境界吧。

對我來說,那並不是四大皆空,什麼都不用管,像風一般飄來飄去,

而是一種自由的付出,自在的享受,

是一種內在的狀態,跟外在生活忙碌與否、社會關係多寡無關。

 

有些人的生活社會網絡緊密,每天都很忙,但他待人接物仍舊從容且溫柔,不搵不火。溫柔不是說話輕聲細語的意思,而是對人有種真實的善意及體貼,不是為了盡義務、負責任、博人歡喜,而是對人對這世界有愛。

 

 

這樣的人,幾稀已。

但我對這樣的人,真正心懷敬意。

 

 

 

 

 

 

 

  

文章標籤

辛巴克蝴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昨天跟好友芸在電話中聊天。

 

現在的Line、Facebook 這麼發達,好像真正跟朋友用電話聊的頻率大幅降低了,有時候,礙於怕人家忙或沒時間好好聽或容易被打斷,總是習慣以文字表達。

但,再多的文字,還是比不上面對面或電話,親耳聽到對方的反應情緒,和及時一來一往的互動,來得盡興暢快。

 

本來也沒有特定的主題,但我知道芸最近心情不佳,而有時候,有些低落的情緒很難以文字和言語表達。

有時候,只是想和自己信任的人東扯一點西聊一點,我懂的。

 

 

後來也不知怎地的,或許不想逼對方才剛開機還沒暖身夠,就要發表一篇沉重的"我心情超差但卻表達不出為何差"論文,或許是我想轉移她的注意力,好讓她知道她情緒壞並不孤單,所以我就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先挖出自己的嘔心瀝血過往作品給她鑑賞一下(是有需要這樣嗎),於是乎開始聊起某段與某人的心結,雖已結痂但絕對隱隱作痛的那種。

 

其實,這件事好像也不是沒有和人聊過,但是,昨晚那樣流暢毫無被打斷的敘述還真是第一次,我竟然有種新鮮感。

 

在過程中我發覺自己像個演員,忠實呈現自己的喜怒哀樂,在情緒該高昂處,也不避諱地大聲用力的表現,而芸,我的好友阿,當在我情緒高昂處嚷嚷著: "後來,精彩的來了....你知道他怎麼回答我嗎? blahblah..." 總是非常及時精準的道出我內心的O.S.,就是那種我想說又不敢表達的髒話之類的,在重要的轉折處伴以暢快的歡笑聲,仿佛我這一齣劇本詮釋得非常精彩,她聽得樂不可支似的。

 

以前,我很不常跟人表達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因為,有些人給你的feedback,就好像負面情緒是個恐怖的玩意兒,成熟的大人應該要能自己消化,講太多顯得自己負面;

或是很多時候,情緒說得愈多,負面感受愈強,就好像情感被不斷強化,以至於發洩無用。

 

不過,我逐漸體會到:

負面情緒根本不等同於負面,一個人有負面情緒不代表這是一個負面的人啊!

到底我之前的認知都出了什麼問題?!  

什麼時候四週圍的人開始慢慢建立起這樣一個錯誤氛圍,然後我就漸漸信以為真了。

 

 

負面情緒若無法表達,又無法釋放,它們是不會自行消失的,只會被積壓到內心某塊深處,然後慢慢變成自己都不認識的魔物。

 

 

但昨天掛斷電話後,心中竟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暢快,仿佛內心積壓的一口烏氣終於獲得釋放,很輕鬆的。

我才了解,表達負面情緒(指適時的,非連續不斷的)不是不對,發洩(不是不管他人感受硬發洩在人家身上 ) 也並非總是無用,而是,當下聽你說的對方,到底能不能給你足夠的安全感和信賴感?

當時的我,情緒處在亢奮狀態,對著電話大叫應該超像瘋婆子,但是我不擔心我說出什麼"大逆不道"的話或飆個髒話會嚇到芸,她不會judge 我,也不會一副聽完我發洩過後,總要"曉以大義"的勸說:

不過,你還是要學著原諒、放下等等blah blah 大道理,就只是很忠實的、很投入的聽我飆完一場戲,覺得我演得很真誠又有娛樂到她的那種感覺。That's enough.

 

 

可能有人會覺得,如果講難過的事對方笑得很開心不奇怪嗎?  

 

不,因為在講的時候,我不是要她替我感到難過,也不是要她開導或安慰,我只是,純粹的,想要宣洩,我只是,純粹的,想要安全的、被理解的、不管我說什麼都無所謂的、沒有包袱的釋放。

不必管我的身分所帶來的社會角色,純粹的因為我是一個人,人遇到了那樣的事,會有那樣的反應是正常的...那種理解。

 

而同時,她笑了,我也逗了一個情緒低落的人開心。

 

原來有時候,同理,只是一種理解。不一定要同哀哭,不一定要同感傷,更不一定要嚴肅的強調正向、信念那種逼死人的道理。

因為,道理我都知道,但如果心裡不曾得到真正的釋放,直接跳到導正或寬恕或轉念的階段,只是揠苗助長。

 

 

聽芸在那一頭暢笑,不知為何我就被療癒了,看來其實我們兩個比較奇怪吧!

這真是種另類的療法。

 

 

芸,真感謝妳,給了我可貴的安全感。

 

 

 

 

 

文章標籤

辛巴克蝴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下載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它了。

但每次在看的過程,都會流淚。

雖然主角是姊妹兩個,但其他人物的愛恨情仇同樣精彩深刻。

這一次,我為姊妹情,尤其是妹妹,流了較多的淚。

 

白話文講,妹妹就是一個不學好、不會念書(因為有閱讀困難)、工作有一搭沒一搭、會偷錢又淫蕩(她上了姐姐的男友)的婊子。

姐姐呢? 就是一個努力討好所有人,是被社會大眾認可喜歡的淑女形象,認真上進的"好女孩"。

這兩個人物角色對比非常鮮明,如果是我,一開始也不會喜歡像妹妹這樣的人物吧。

她的行為模式都讓大家覺得是個不折不扣的壞女孩和麻煩精(也的確是啦),

但是,那個退休教授看懂了她閱讀障礙之下,對詩的境界感受力強、見解深刻的一面;

養老院的老人們,發現了她對於服裝穿搭其實相當有一套;

每天在滿布老人的游泳池畔穿得很少走來走去,對夕陽西陲的伯伯們何嘗不是一項福利呢?

她的野性與自由,又何嘗不是她的姐姐---- 一生只為別人活,最狂野的娛樂只有買一堆沒穿過的高跟鞋能夠望其項背的呢?

 

這兩個白天與黑夜般極端性格的姊妹,卻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她們彼此傷害,卻也深愛對方。

我不禁要想,假設是我做了像妹妹一般對姐姐如此過分的事,我的手足有辦法原諒我嗎?

這一次,不知為什麼,我竟然有點羨慕那個妹妹。

 

 

 

 

 

文章標籤

辛巴克蝴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溜馬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溜馬
  • 請輸入密碼:

告別了一個團體生活,跨越到另一個城市,加入另一個團體,開始新的人生扉頁。

原本團體不願放手讓人離開的行為,很是困擾了我一段時間。

在人生的旅途上,

總是有人不願放手,

總是有人不肯承認自己不適合對方,

總是,有人不肯好好說再見。

 

於是,告別變成了一種拒絕,形成傷害。

 

於是,我被那樣的質變同情,為了不願傷害他人而小心翼翼,但是我忘了,這本來不是傷害,只是告別。

為了保全對方脆弱的心靈,引發其他在當中的人用意想不到的反彈來表達,形成一圈又一圈的漣漪,綿延不散。

為著同理被扭曲的軟弱,我也成為偽善的殺手。

 

這樣的漣漪持續擴大,蔓延到了我原生的家庭中,讓我看見,原來,是我的母親,總是用不適當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

她不能接受子女對她任何形式的不認同,不管是再微小的事。

只要,我表示一點不贊同她的看法、她的意見,她幫我點的食物,她要求我改跟他一樣的手機門號,是的,就是這樣小的事物;大至於她要我幫忙討贍養費、她要我站在她那邊陪她一起對抗我的父親、爺爺奶奶、二阿姨等一切她無法handle的對象、或者她要我承認,不停的承認一切她人生的痛苦都是我造成的,她因為獨自把我帶大,對我有恩,所以足以無限上綱的延伸她的母權......

 

只要我say no,她一開始用暴怒,後來用自怨自艾,無論如何,她總是輕而易舉挑起我的罪惡感,提醒自己是個多麼擅於傷害別人的壞小孩。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無法、也不忍心拒絕別人,尤其是在我知道對方是好意的情形下。即使我早知道,那並不適合我,或我不想接受。

想要忠於自己,卻又無法表達,每每在兩難的拉扯中,製造更多心靈的創傷,扯開更多傷害的源頭,讓一件原本應該可以平安落幕的事件,成為使我心靈核爆的劇毒。

 

好累。

什麼時候,我才能像個正常人一樣,不是不再受傷,而是受正常程度的傷,不再是內裡這種驚天動地,但表面竟波瀾不興的內傷。

 

目前,我跟老公正已克服內心障礙,努力孕育寶寶。

新的團體,像個家,至少目前看起來。

原本以為,這一切都是美好的開端,我好像終於有個穩定的家庭生活,有著和正常人一樣的期待。

但是,告別舊有關係,卻令自己的心再度撕裂。

 

告別舊團體,就像揮別舊愛,原來說再見的痛苦,並不是愛情領域才有的專利。

 

 

 

 

 

 

 

 

文章標籤

辛巴克蝴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昨天是情人節,在情人節的尾聲當然要來個刺激一點的聲光娛樂效果---

 

下載  

 

在網路上看到護家盟針對這部電影提出"憂心阿"的聲明,其實一點也不意外。

我想,一般人一聽到SM性愛的題材,總是有種不由自主的"矮由"感覺,好像那是壞人在玩的不正經遊戲,宗教團體不消說,如果連青少年的"我安"都是罪的話,看到此類題材還不大聲撻伐一下,以表我方高尚神聖之立場。

 

 

今天並不想談對這部電影的觀後感,只純粹想針對"支配與臣服" 這個議題,做個小小的討論

"支配與臣服"應該算是SM的核心元素之一 ,當然,用各種閃著金屬光芒的器具,陰森森的套在人身上有種很驚悚的效果,也有其危險性,這是不可否認的。

 

 

但我一直在想一件事,支配與臣服這樣的關係,你我聽起來覺得陌生嗎? 其實一點也不,對吧?

 

老闆與員工、父母與子女,甚至有些丈夫與妻子間,不就是這種關係的具體呈現嗎?

在人類社會早已行之有年,為什麼放在肉眼看不見的關係上,是一種被默許的形式,一旦轉換成具體的施行狀態如SM,就變成了必須小小聲不好意思,甚至被批判為變態的行為呢? 

 

 

在心理的關係上,當自己是臣服者那一方,難道沒有傷害? 尊嚴被貶這類心靈的危險性嗎?

難道,不涉及到肉體的上對下關係,就比較不變態???

 

此外,專業的SM玩家,事前一定是溝通好各類可能發生的狀況,並在兩方"自願"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發生。

那....社會上默許的那些支配與臣服」關係呢?

 

 

老闆強迫你加班或應酬時,你可以說不要?

父母要求你做他們想而非你想的事,你可以拒絕而不怕被父母討厭或被要脅斷絕金援?

丈夫家暴妻子時,手無縛雞之力的妻子可以say no?

 

 

我本人對SM沒有深入研究也沒有喜好,但,我知道那是一種遊戲規則,遊戲規則的意思就是,想玩愛玩的人再去玩。

 

如果本身不是一個愛運動的人,會因為電視媒體一直播籃球,你就會突然有一天很想打嗎?

不能排除腦波弱的人會受影響,但......

 

如果大部分的人會因為一個討論SM,或同志,或什麼禁忌題材的電影就造成"大眾對該題材的仿效或誤解",我不知道,這一堆腦波弱的人該歸咎於誰? 這世界這麼危險,他們還是移民到外太空比較安全吧。

 

 

 

 

 

文章標籤

辛巴克蝴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