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耳機裡傳來A-lin 的「逃避沒有不好」這首歌,不禁讓我開始思考「逃避」這件事。
我想,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一定有不想去面對、或想避而遠之的事件,無論情節輕重大小。
而大家多少也聽過,這世界上有一種信仰(不一定只指宗教),是鼓勵人一定要勇敢面對過去的傷口,正視那個讓你想要逃避的事件,挖出來,加以消化處理,而後包紮,這樣,你的傷口才會真正痊癒,云云。
有人堅信不疑,因此自己奉為圭臬也就罷了,還一定要身旁親友加入這種"挖傷口" 的宗教,如果對方不願意,就會語重心長的認為: 無法面對自己的過去或傷痛,就無法真正的海闊天空。
真的是這樣嗎?
我記得自己以前,也很相信這樣的講法,傷口被挖開究竟有沒有好一點? 老實說,如果身邊的人,是一群真的讓自己可以信任、放鬆的人,在當下好像真的有效。
但人的心傷和身體的傷口不同之處就是在於: 身體的傷,挖出膿,清理好傷口再敷上藥,就真的會比較快好。
但心裡的傷,在當下好像被處理了,不管是對好友傾吐、尋找宗教信仰或心理治療團體,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日子久了,如果是比較大規模的創傷,其實是無法一次就見效的,於是乎那些人就會告訴你要一直不斷地面對,於是乎你就得一次又一次的面對、清理。
然後就一次又一次的輪迴在那些熟悉的創傷中間。
個性穩定如湯哥,也是有不願意面對的真相...事件。
當時,我本著「一定要面對」的虔誠信仰,一直要他面對、處理這種麻煩事。他被我講得煩了,就拋下一句:
「逃避、不處理,又會怎樣??」
「這樣不好,這樣你一輩子內無法面對那個人,心裡會有遺憾。」
「那如果,我不會有遺憾呢?」
「......,可是,你能保證不會有一天發現自己覺得遺憾嗎?」
「也許會,但我現在煩的事夠多了,不想要現在去煩將來的事。」
就算傷口會好,在好的過程當中,內心不知道會被凌遲幾百次,有人不想要被這樣搞,寧可跳過呢?
就算會遺憾,也是自己的選擇。
我想,每個人處理問題,都有他自己的時間表吧!
很多人要別人照著他的時間表做,其出發點真的是為那個人好嗎? 當然有些人是的,就算我們並不想要採用,似乎也不必急著去否定別人的好意。
但我知道,有些人之所以要你面對舊傷口,是因為他堅信這樣比較好,或他的神告訴他這樣比較好,那被說的那個人到底有沒有辦法此刻接受,並不在他的考慮範圍。
搞得被說的那個人,不但無法解決自己內心的難題,還要再揹上"我是不是很不受教,讓這個人擔心了" 的重量。
幫助別人恢復真正的自己是好的,只不過,好像有不少要別人這樣做的人,都忘記了人與人最基本的「尊重」。
當你堅信某一種價值觀或信仰,切記不可讓它成為不尊重"人各有志"的武器。
當時湯的話,提醒了我很多。
要不要認同誰的說法,是一回事。
但尊不尊重別人的做法,是很基本的道理。
只不過,我發現,有太多以"助人" 為已任的團體或機構,久而久之,好像都忘了自己助人的初衷,是要幫助別人不再那麼迷惘困惑,而不是因為你的說法,讓對方更加的迷惘困惑。